《真相转述者》研讨会发言稿
傅翔
小说仔细读完了,个人的感受与第一印象是感动。作者为一个小人物树碑立传,倾注了很大的激情,人物与故事感染了我,有强大的正能量。作者写一个劳模,一个先进人物,这是很难写的,能够写得如此生动、形象,写得如此感人,如此高大,真是非常不易。另外,作者深入采访与体验,事例详实,鲜活,在生活的积累上可谓下了大功夫。 这些都是我肯定这部小说成功的原因。
提两点建议:一是建议小说扩展成长篇,或拍成电视剧。就像《大宋提刑官》,在内容与案例上有更丰富的展开,这样或许更有冲击力。目前好像一个拉长的短篇,故事与结构都显得单薄。二是人物还可丰富立体些,案情也还可以更曲折与吸引人。我同意刚才炳根老师所说的,就是故事的展开还不够,语言与细节的延长不够。主人公的家庭、情感、生活以及内心涉及还较少,没有深入,还显得扁平与脸谱化。如何让主人公更立体,更感人,更可信,这还要下功夫。
再谈两点思考:一是塑造“高大全”的人物,如何才更可信,更感人?是造神呢,还是全面还原一个真实的人?是捧高呢,还是落到实处?正面、伟大的人物是否有缺点?他的缺点是否可以触及?我觉得要打破我们惯性的思维,打破旧有的框框,要有新的突破。二是我并不关心是虚构还是非虚构,无论虚构还是写实,其实都是为了真实可信,用艺术的力量感染人!特别真实的东西我们往往也会以为它是虚构的,也会以为它就是小说。生活无疑比小说更精彩,无论你如何编,你肯定编不过生活。有的自传非常真实,但我们常常把它当作小说。所以我认可非虚构小说的存在。
|